思想引领

首页 > 思想引领

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

来源: 日期: 2024 / 10 / 21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(以下简称《决定》)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“六个坚持”重大原则,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”是其中重要一条,凸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。新征程上,必须坚持人民有所呼、改革有所应,做到改革为了人民、改革依靠人民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,确保改革开放事业底气坚实、动力强劲、前景光明。

牢记党的初心使命 做到改革为了人民

改革为了谁,关涉改革的立场、旨归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、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,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党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站稳人民立场。

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为什么人、靠什么人的问题,是检验一个政党、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。”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,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,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。马克思、恩格斯在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指出,“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,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”,共产党人“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”。这一论述,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,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。”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,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“建立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的制度”,人民立场是这一制度设计的理论根基。百年党史表明,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、搞建设、抓改革,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,从来都是基于坚定的人民立场。

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抓改革、促发展,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”。新时代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、反映强烈、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,围绕收入分配、就业、教育、社会保障、养老托育、医疗卫生、住房保障、社会治理、生态环境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,努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决定》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“七个聚焦”,其中,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,强调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;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,强调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;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,强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。这些方面的聚焦,反映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,彰显了我们党“人民有所呼、改革有所应”的人民情怀。

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做到改革依靠人民

改革依靠谁,关乎改革的主体力量。新时代新征程,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尊重人民主体地位,发挥群众首创精神,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,才能汇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。

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。在“谁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”这个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上,英雄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。作为一种崭新的世界观,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彻底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,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。马克思、恩格斯指出,“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,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,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”。十月革命胜利以后,列宁清醒地认识到,布尔什维克的中心任务虽然发生了转变,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不能变,“在人民群众中,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”。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、血脉在人民、力量在人民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、百折不挠,依靠人民的武装、人民的拥护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和各种艰难险阻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,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、发愤图强,实现了一穷二白、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,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、锐意进取,调动亿万人民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。新时代以来,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、守正创新,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。历史雄辩地证明,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,是“真正的铜墙铁壁”。

汇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。越是接近目标,越是形势复杂,越是任务艰巨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,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,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就没有越不过的坎。要尊重人民创造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,群众是真正的英雄。”小岗村“分田到户”、乡镇企业兴起、三明医改、“最多跑一次”、“街乡吹哨、部门报到”等等,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探索尝试,为改革提供了活力之源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,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宝贵经验,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。

招生咨询电话:028-36792608、36792609、36792611、36792612
招生咨询QQ:800067858

学校地址:四川省天府新区视高经济开发区花海大道大学路400号
     四川省环天府新区天府大道陵州大学城1号